梭子丘的咸鸭蛋
2020-04-13 11:17:49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熊惠 | 作者:谢德才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5414

梭子丘,出特产,

名字叫做咸鸭蛋;

圆又圆,真新鲜,

人见人爱都喜欢;

口浸香,好口感,

人们夸它“神仙蛋”......

一首梭子丘的民歌,唱出了当地的一种特产---咸鸭蛋。

民歌的调儿,一直在我的心里未曾忘记,每一个音符都时刻拨撩着我想念咸鸭蛋味道的神经末梢,弄得我心里痒痒的且馋得口水直流。

这个春天,落了许久柔和的雨,忽然放晴。我再次走进自己喜欢去的梭子丘。

梭子丘,在湖南省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。一片丘陵,如一把正在编织的梭子。小桥、流水、人家都在“梭子”上过着快乐而悠闲的日子。

这些年,市委组织部来了这里驻村帮扶,这里的白族建筑多了起来。一些房子的大门边都镶刻着通俗易懂的楹联。一条宽阔的街道,一直向前延伸着。我沿着这条街轻轻地笃步,生怕自己的脚步声扰乱它的宁静。是因为,这不是一条街,而是一条厚重的历史。我在这街上一步一步地行走,步步皆为景观。墙上,记载着梭子丘的歌舞,记载着梭子丘的谚语,记 载着当年贺龙骑马经过茶马古道的场景。读着这些有血有肉的文字,我感受到了梭子丘历史的文化珍宝,像阳光明媚的春天, 品一壶好茶,淡远悠长。

当我揣摩着楹联的时候,微风拂过,咸鸭蛋的味儿也像初恋的香吻,直扑扑地进入我的心中,挥洒不去。

闻香而入,我走进一家琳琅满目的商店。长发飘飘的年轻的老板娘,记着顾客要买咸鸭蛋的数字。她打包,她收钱,她忙得不 亦乐乎。暖春的阳光下,不一会儿,她那明眸的睫毛上,挂满了小汗珠。

眼前的咸鸭蛋热销,让我忍不住想去农场,寻找制作咸鸭蛋的主人。给我带路的小弟告诉我,做咸鸭蛋,水质要好。是的, 水对做咸鸭蛋来说,如空气对人一样。不过,这也难不到梭子丘,因这条街上,水井有七八口,岁月悠久,它们都以深遂和清澈而生存着。

远处的农场,很空阔,扑面而来的不是别的,是咸鸭蛋的香 味儿。农场的主人见到我,忙喊我坐。他,体胖。我一看就是一个相当能干的人。他对我说,咸鸭蛋在他们那里算是一种土特产。他说话慢条斯理,语气间,充满自信和满足。这里的鸭子是 放养的。他有意带我去看一看。一片阳光灿烂的稻田边,一棵大树站在那里,表情是那么自然、那么舒畅。一些稻草为了点缀 它,还尽情地拥护着。我明白,驯养的鸭子在笼里,自由的鸭子在田野。我静静地坐在草垛边,定神环望,发现这稻田是风景中最自然最动人的美丽。他拍着我的肩膀说,山里田地少,鸭子却不少。

这田野,美得无法用言语描述。山里的一切事物,都同样圣洁、温和而纯洁。

我听着他说是如何做咸鸭蛋的,他边说边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咸鸭蛋给我。他说,制作这咸鸭蛋,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。他的祖辈做过咸鸭蛋。他干着这活,还不到两年时间,但, 做得挺不错。他告诉我,做咸鸭蛋,蛋要好,水要好,酒要好, 盐也要合适。先把鸭蛋全身用酒淋湿,然后,在鸭蛋上糊些盐, 放入水坛中。热天里,暖和些,放上二十七八天,就可以了;冬天冷,时间稍放长点,三十余天则行。再取出来,用水煮熟,咸鸭蛋一股浓浓的香味就这样诞生了。我边听,边把他递给我的一 个咸鸭蛋在桌子上轻轻地敲碎。之后,小心翼翼地剥去蛋壳,露出鲜嫩而柔软的蛋。瞧着这饱满的蛋,我吝啬地咬上一口。它不仅松沙可口,而且香气浓郁。最妙的是,它绵密与沙粒感兼具的蛋黄,里面蓄满黄油。我一扮开,香喷喷的黄油冒了出来。缓缓地,在光滑柔嫩的蛋白上节奏性地流着。说来真有味,在有的蛋黄中,还贮藏着一点红。这红如一轮初升的太阳,镶嵌在细致的蛋白中,耀眼。这红,代表着村民们祈求平安的心愿,村民们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。

临别时,他从屋子里取出一盒咸鸭蛋。盒子上写着:"公元六 世纪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《齐民要术》中的记载:"浸鸭子一月, 煮而食之,酒食具.……"我揭开盒子,看着文字,香味四散.....

坐在回城的车上,我与司机扯着白话,聊起咸鸭蛋,聊啊聊,不谋而合地唱起《梭子丘的咸鸭蛋》。

责编:熊惠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